上周,一个基民朋友看着自己的账户一脸郁闷地问我“我这基金跌了就补,补了又跌,现在越补越亏。这加仓到底咋整才对?”这一句发问瞬间点燃了我们理财群的讨论。有人信誓旦旦地说,“跌了就补,摊薄成本嘛!”也有人疑惑,“是不是得看跌多少了再补?”甚至还有气急败坏的“实战派”大吐槽“我已经补了好几次,那基金就是没见起色……”这场“怎么看、怎么干”的大讨论,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,很多人对基金加仓都有迷之理解,一不小心形成了补了还跌的死循环。
是不是每次基金跌了就该补,那可不一定。今天,我们就借着这个话题来拆解一下基金加仓这门“技术活”。别急,接下来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,把基金加仓的门道讲透。
先来说说为什么有的跌可以逆势操作,而有的跌,最好擦擦眼泪就别深陷了。基金为什么会跌呢?原因其实不外乎这几种第一种情况叫市场普跌。整个经济大环境不佳,政策上也没啥利好,股市倒霉、基金也跟着一起趴地板睡觉。这种跌其实没啥大毛病,只要你的基金是优质选手,比如没有胡乱买一堆不靠谱的股票,这时候补一手也可以搏后面的涨势。就像2022年4月份的时候,经济数据下滑,外加市场恐慌情绪,大盘一片惨绿,然而优质基金跟风跌下去后,不少基民的果断加仓,后来收获了市场反弹的甜头。
那么第二种情况就不一样了——基金踩雷,这可就不是普通的跌,而是直接骑上火箭往下冲的跌法。比如有些基金经理眼光那真叫一个“毒”,买的股票被监管点名、被查财务造假,这下全军覆没。类似这种情况下,千万别补,老老实实认赔了结吧。再有一种情况是市场风格变了,比如以前是成长股火,你买了个成长风格基金赚得乐呵,但随后风向一转,价值股逆袭,那你手里头的成长型基金就要开始发愁了。如果你确定基金经理还能顶住这轮风向,或调整得宜,那是可以继续加仓的;但如果人家在市场大变局中垮了,那你补得越多亏得越狠。
知道了基金为什么会跌,接下来得说加仓这道“技术活”的具体操作。跌得多能补得多?别急,先看三条金科玉律跌3%、跌5%、跌10%,咱操作上也得分“层次感”。
首先是跌3%,这属于“小打小闹”,市场可能就抖了个机灵,也可能是短期数据波动。对于靠谱的基金,可以轻轻来个试探性加仓,比如原本持有1万元,你可以补上个2000块,探探口风。但如果补了后发现市场还在掉头向下,那就别冒进了,按兵不动,等后续明朗。
跌5%,这时候局势有点微妙了。中幅度的下调通常意味着市场可能遭遇了临时性波动。这个时候可以稍微放大胆子,加码操作。原本1万元持仓,可以果断补上3000到4000。比如某只蓝筹股基金,这会儿失了点面子,但你又觉得它还是市场里的主流选手,那就趁大家恐慌跑掉的时候捡个便宜。
跌10%,有的人就开始发慌了,甚至听到“抄底”两字会“见底党”变“砸锅党”。不过冷静分析市场要是大调整,基金自身没大的问题,在这个时候不开始补仓,更待何时?大胆一点,原本持有1万元,亏了1000,趁着这一波行情大幅加个五六千,无疑是摊薄成本的好机会,市场回暖你就直接能重回赢面。
当然,加仓不是搞上膛子弹的事儿,得先问问自己明白没明白手里的弹夹够不够。比如你花了2万买入了一只基金,剩下的3万是预备着当“救兵”的补仓金。千万别想着一口气全投进去,万一后续市场再给你个一轮下行,多几趟上厕所哭都堵不上亏空。
总的来说,加仓就是要讲策略,不是瞎补。一口吃成胖子的事儿是没有的,脑子清楚,一步步规划,跌3%小补探路,跌5%提速回击,跌10%全力反击,可以说是普通基民的加仓金律。
回头想想,这一轮理财群里激烈的“补仓哲学”讨论,最后大家其实都悟了基金加仓绝不是“跌了就抄”,更不是死扛瞎等,而是精细谋划、理性出击的技术活。朋友们,你平时补仓可有什么绝招?或者这篇大白话的干货有没有戳中你那些年走过的理财弯路?欢迎评论区聊聊,说不定你的经验能帮到还在补仓泥潭里挣扎的基民朋友。
配资论坛登录入口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